导入数据...
影视与动画学院-篮球买球平台
动画文化与产业观念的再建构?---------- 反思中国当代动画教育
[影视与动画学院-篮球买球平台 ]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发布时间:2017年09月20日
查看:
来源:

动画文化与产业观念的再建构

----------反思中国当代动画教育*

(作者1:韩鹏江苏南京211172作者2:孙健环江苏南京211172)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摘要:中国动画教育的理念就是教育与产业相结合,教育为产业服务,十五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动画教育完美的展现了这理念,为产业不断培养动画人才。由于历史原因,以加工和“技术主义”出身的中国动画产业使得动画教育走上技术人才培养道路,因而,中国动画教育丢失了技术背后的艺术精神。当代世界文化语境中中国动画想要崛起,必须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构建中动画文化意象和基本观念。本文就中国动画教育的十五年历程进行分析,阐述该历程的得失,并根据经历提出建构动画文化意象的思路。

关键词:动画文化意象当代动画教育教育与产业建构


“现代艺术创作中,技术虽不可或缺,但绝非唯一。技术之外,内在支撑起动画作品的是文化意义,是叙事、人物、形象、话语和价值判断等,重视和加强动化教育中的文化素养教育,使之成为动画教育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技术化的头脑和作品附魂,培养有文化素养的动画从业人员与有强烈文化自觉的动画艺术家,从而整体提升中国动画产业的文化价值和艺术水准。”1为中国动画产业和专业教育重塑艺术精神,无疑是中国动画在当代世界文化语境中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断裂与重构-----中国动画教育改革中的体制与人才

就体制而言,中国动画教育始于1950年的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的动画科,早年的动画教育属于纯艺术视野的动画精英教育;原因在于,动画片在20世纪90年之前一直被纳入到美术片的范畴里,始终坚持认为动画乃是美术形式的动态表现。中国动画对传统艺术表现和教育任务的主旨是与生俱来的。万氏兄弟在1936年就曾发文指出:“中国电影界中,应该以中国的传统和故事为基础创作动画片,要符合我们的理智和幽默感,还要有教育意义。”2在这一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动画教育始终坚持着早期中国精英文化教育模式,把学动画的学生当做艺术家来培养,把美术片视为一种高雅艺术去创作,由此也把中国动画推向了艺术的顶峰。创作出了《纸人捣蛋记》、《铁扇公主》、《骄傲的将军》、《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经典的动画作品,培养了阿达、常光希、张松林、严定宪等一大批动画艺术家。使得中国动画形成了自由的风格,并在世界上获得了自由的称号-------中国学派3

然而,中国学派的成功与中国早期的经济体制分不开的;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体制转型为市场经济,这也使得中国动画走上了产业化的路线,动画教育自然亦紧随步伐,开始与世界接轨,探索产业化的教育模式。伴随着动画的产业化,国内动画教育的规模亦从早期的北京、上海等数个精英动画教育单位迅速扩充至全国高校。2000年北京电影学院,2001中国传媒大学分别成立动画学院,自此,与产业接轨、与世界接轨的中国当代动画教育开始了继承与创新的摸索征程。由于受到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扶持,2000年之后,大力发展以动画为重要内容的创意产业的浪潮席卷全国, 动画教育也随之升温,短短十几年间有几百多所大学建立了动画专业。据不完全统计,“其中初步过滤已开设动画相关专业的院校592所。分布在东北地区的有91所,其中黑龙江51所、辽宁28所、吉林12所。在华北地区有74所高校,其中北京27所、天津15所、河北25所、山西4所、内蒙古3所。华东地区有159所高校,其中上海17所、江苏57所、浙江25所、山东25所、安徽16所、福建19所。华南地区开设了78所,其中广东56所、广西15所、海南7所。中南地区至少有100所,其中河南24所、 湖北30所、湖南27所、江西19所。西南地区有41所,其中四川17所、重庆12所、云南8所、贵州4所。西北地区49所, 其中陕西34所、甘肃8所、宁夏3所、新疆4所”4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支撑这些高校动画教学及科研力量的人才资源,来自两个部分:一、原上海、长春、北京等老牌动画制作单位的导演和动画师;二、80年代中国大陆动画产业市场培养出的第一批动画人才,他们几乎都是服务于海外动画公司的动画加工业锻炼出的技术精湛的动画制作人才。若再回顾80年代初,大量体制内动画人才向市场流动之趋势。5换句话说。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扩展出动画专业的高校的这些人才,几乎都经过了市场经营的锻炼。他们接触到的,不再是原本国内的纯粹的艺术动画而是国外影院版、机场片等形形色色的制作模式。动画人何兵曾经如此回忆这段历史:???90年代中期,从太平洋来到翡翠不久的马克宣又离开了翡翠,去了新成立的吉林动画学院,据说第一届就招了500多个学生,这个人数已经足以组建两个翡翠这样规模的公司了。全国的各大专业院校,一轮开办动画专业的高潮来了。越来越多的老一辈导演和原画师从一线的加工制作中脱离出来,到全干过各个地方的大学动画专业任教:孙哲去了365体育投注 美术学院,担任动画学院的院长;顾严华、任千红去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武立杰去了吉林动画学院,接了马克宣的班。除此之外,还有更多新成长起来的知名动画人投入到教学之中,但是,由于国情所限,很多人虽然有着足够教学的专业技能,自身的文凭却不能满足行政要求,却只能成为合同制的代课老师,没有事业单位的编制。2005年之后,80年代进入加工企业的这一辈动画人基本都从加工企业退出来了。其中上千人走上了从事动画教育的岗位。6

事实上,这种历史境遇造成了此后国内动画教育的三个特征:一、90年代开始支撑起国内动画培训的这批人才虽有着极佳的专业素养,但却与80年代乃至计划经济时代经典中国动画的传统教学背离甚远,很多当时留下的专业标准、经验无法继续在一线的教学科研中存留下来。这就在事实上造成了中国动画观念和艺术风格不可挽回的断裂。7二、国内成规模的动画教育,不管是中专亦或大学,都与动画的产业发展息息相关。这也造就了90年代国内动画教育的特征:使用且培养快捷。三、也就是因为传统资源的断裂与背离,以及海外动画的引入,使得国内高校对动画这一专业的定义与认知从一开始就非常的模糊混乱:比如动画专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各大院校的招生目录上,但是其专业名称及所属院系却五花八门,各不相同。

各大高校的动画招生和各不相同的动画专业学科名称,以及分属花样百出的院系,究其原由有三:第一,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旧有的中国动画生产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国际动画市场了。国外动画产业的进入中国,瞄准了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市场,从而促使了国内形成了特有中国动画加工市场;中国动画加工行业的异军突出扩大了就业需求,而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扩招的直接后果就是增加就业压力。动画加工市场急需高素质的加工工人,而高校则急需解决就业问题,这一因果从而促使了动画专业成为了热门专业,全国高校利用现有资源纷纷增设动画专业,开始招生培养动画加工人才,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动画加工行业的需求。同时,国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亦是各高校开始动画专业的原因之一。第二,各高校的动画专业是根据中国动画市场的需求以及现有办学资源开设的,所以必然会存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问题。例如师资就是各高校最大的问题,因动画学科是新兴学科,其学科定位、理论体系等方面尚未健全;所以开设动画专业的高校中起始阶段基本没有动画专业教师,其任课老师大多是从事设计、美术、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采取边教边学的模式。甚至有部分高校先招生,第一学年上美术基础课,同时派遣老师到动画公司或高校去进修,然后再回来现学现卖。以上种种现象是导致出现诸如:“影视动画”、“广告动画”、“动漫设计与制作”、“电脑动画”……这些学科名称多样化的原因。第三,出现学科名称多样化、分属不同院系的最终原因是对动画学科本质的不熟悉或者认识不深导致的。现代动画艺术是文化内容、创意思维和数字技术相融合的产物,它是一群掌握各种艺术专长、使用各种技术手段的艺术、技术和管理人才共同完成创意策划,创造活动的、虚拟的影像,是集文学、设计、电影、美术、音乐等为一体的一门综合艺术。其综合性和跨学科性,是其他任何传统艺术形式所不能比拟的;它的复合型和多元性,也是其他纯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的。8中国传媒大学贾否老师说过:“动画学科建设的基础是电影学科和美术学科,要办好动画教育首先要具备美术与电影教学的基础条件和师资,并且要由动画专业教师对美术教材和电影教材进行提炼概括。”9

在2012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颁布之前,我国的动画专业所依附的学科有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戏剧戏曲学、设计艺术学、美术学、艺术学。这种学科专业的不同使得各高校在设置动画人才培养方案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设置在电影学和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下的高校比较偏重动画导演、编剧和视听语言方面的人才培养;设置在设计艺术学学科下的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目标则带有浓厚的设计色彩;而设置在美术学学科下动画专业则强调美术造型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这也是造成花样百出的动画学科名称和依附不同院系的主要原因之一。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前行,在2012年教育部出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最终把动画专业设立在艺术学门类(代码12)戏剧与影视学类(代码1203)之下的第10个专业------动画(120310),这一划分充分体现了动画的电影特性。动画专业的学科定性给中国动画教育指明的方向,中国动画教育已经到了需要转型的阶段了。《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中动画专业被列为本科就业红牌专业,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教育与产业已经开始脱节了,动画学科的定位意味着中国动画教育到了反思的阶段了,反思这十五年突飞猛进的得与失,反思我们在“中国学派”这一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应该承继哪些有益且有效的资源?在面对变化无常的市场、产业的变化时,我们的动画教育可以做出哪些应对?我们的优势在哪里?哪些是我们必须要做出调整的?我们的体制与人员进出还有哪些问题?


二、结合与牵制------中国动画教育与产业的关系

事实上,现在的动画产业形势已经无法赋予国内动画教育太多的主动回旋余地。有的学者指出,相对动画教育出产的大量人才,国内大量的动画公司、企业却在高呼缺人才,招聘不到动画人才,有学者指出:“这究竟是何原因?是动画教育出问题了吗?这个问题只要向任何一家动画公司或企业咨询,他们的回答都是一致的:“高校培养的人才我们没法用,用不了!”

这种对产业过于乐观的态度其实就是某些问题没有得到正确认识的关键。2002年以来,数字电影及网络游戏及相关平台的日渐普及,电视台利润降低,全球动画加工单的价格越来越低。比如,以苏州鸿鹰为例,2002年只收到美国老客户dic动画公司几个录音带长片,光这一家公司就少了一百多集影片。2006年之前,美国客户一集做中期的构图到摄影几乎近10万美元,到2006年底,却只能挣到6万不到了。其中可能有一些争议:2000年以来,广东和湖南产生了一批有原创能力的动画企业,他们代替了曾经创造了惊人收入神话的动画代工业。10但是,有一个问题摆在研究者面前:第一,这些呈现撒点分布的本土动画公司从吸纳就业和利润上,能否和八十年代至今二十年里遍布南北的动画代工业相提并论?有没有研究者可以有一份准确的比较数据?如果如笔者的推测,前者吸纳动画专业学生、社会影响与收入理论这三点无法与后者比较的话,那么必定意味着动画产业仍在经历巨大的转型。不管人们愿意承认与否,与之相当的,九十年代“动画热”期间,动画教育乃至动画、漫画教育的构架者所设想和面对的那个巨大的文化出版及媒体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11

中国动画教育的这十几年期间,动画专业的教师要么是刚从高校毕业的,没有实战经验的研究生或者博士生,要么就是从动画加工公司跳槽出来,有丰富从业经验的动画制作人员。这些人都是“技术型”的人才,他们最熟悉依然是动画制作的中间环节,所以,他们传授给学生的就是他们最熟悉的技术;想让他们转型为动画前期和创意方面的教学是有一定困难。最后,动画公司举棋不定、目光短浅,重利益。近年来,部分企业开始意识到“原创”的重要性,并已经开始转型,但是,公司的前期的人才培养计划都是以动画中期“加工”为目标的,突然转型,将会损失巨大利益,所以,“转型”在一些公司就成了一句口号。另外,关于动画产业的体制还存在些许漏洞,导致不少动画企业钻政策的空子,赚钱眼前利益,无心动画产业的转型事业。

如此说来,动画专业教育的改革也就不存在什么疑问了:一、此前的专业培养过于狭窄,偏重于技术及制作,但一旦制作环境发生改变,其目标工作选择就会非常被动。能够满足文化产业规律的品牌及产业经营人才应该成为今后动画专业培养的新方向。二、迫于动画播放的平台近二十年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那么关于动画之放送平台技术的跨学科硬件技术人才亦是培养目标。这是原画、剧本之“软件人才”之外,必须得到重视的人才缺口。12

而高校的动画教育工作者们却不这么认为,他们一直在反思中国动画教育的问题,反思中国动画如何与产业结合的问题。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黄丽娜曾做过这样的抽样调查:她以cnki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为检索源,以“动画教育”为主题进行全文检索,共检索出90篇文章,时间跨度为2002年至2010年9月,并列表做如下分析13

文献研究数量比例表

子类 数量 百分比

历史、现状、趋势(d1) 19 22.60%

高校动画教育专业与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d2) 9 10.70%

动画培育专业学校发展(d3) 4 4.76%

区域动画教育发展(d4) 4 4.76%

动画教育体系与模式探索(p1) 13 15.48%

动画教育应用(二维动画、三维动画)(p2) 5 6%

动画教育改革(p3) 3 3.60%

动画教育发展反思(e1) 20 23.80%

高校动画教育反思(e2) 7 8.30%

从表中可以看出,对于动画教育的历史、现状、趋势以及动画教育反思等方面研究占较大比重,人们在关注动画教育发展趋势的同时不忘反思,说明更加理性地思考动画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接下来对动画教育体系与模式的探索,以及针对高校动画专业在课程设置合理性,教育人才培养问题等方面的探究也有较高的关注。根据目前动画业对于人才的要求,高校或者动画培训机构需要调整自身专业定位,培养目标以及对整个课程设置体系,尽可能与业界需求接轨。因此,高校在动画教育培养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面对传承与创新等问题14。笔者认为,现在的中国动画教育是在受制于动画产业,被动画产业牵制着,并未能服务于动画产业;并且,动画产业自身亦存在一定的问题,是时候他们也应该反思了。

中国动画教育自上世纪90年代起就树立了教育与产业结合的教育理念,并且走上了西方动画教育的套路,向欧美、日韩动画教育学习、模仿,有时甚至把对方的教育理论拿来直接套用。但是,西方的动画教育发展成熟,是有他们自身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支撑的。如美国在全球的动画产业领域占据霸主地位,那是因为他有着强大的社会基础和产业支撑,并且形成了先进的动画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美国高校的动画教育模式是基于“动画是面向应用邻域的学科与专业”这一认识基础上的,美国高校授予动画专业本科生的学位一般是专业性学士学位(bfa),重视艺术理论学习,更重视创造精神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而研究生阶段则是培养动画艺术家,培养具有更强创造力和应用能力的高端动画人才,颁发专业型硕士学位(mfa)。15在与产业接轨的教学方面,美国的高校是直接从动画公司聘请一线专家进行教学。如纽约大学电影学院中的动画专业,就是由著名奥斯卡动画短片奖获得者约翰?肯麦克(john canemaker)担当并亲自主持教学,每年只招收20名学生。在经过3年的系统学习后,又将其中6名学生进行强化训练,由迪斯尼、皮克斯、梦工厂和福克斯蓝天等著名动画公司一线著名导演,例如《冰河世纪》、《飞屋环游记》等导演进行辅导和实战演练,在大学四年级的最后一学期,学生就基本上成为对动画企业了如指掌的“定制”专业团队骨干,这6位毕业生的去向可以由他们自主选择,他们还可以在同班或本校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中挑选助手带到公司。16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自然受到公司的喜欢,从而可以形成教育与产业的良性循环。

中国动画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发展,但不能完全受制于产业;教育与产业之间问题主要集中在功利化目的上,企业向高校提出实战经验丰富的人才培养规格,而高校基于种种人文学科的规律,无法实行培训班模式的教学方式,培养的人才自然无法达到公司的要求。这些问题在傅立新教授论文中已经鲜明的指出了,他谈到:首先,这是产业中的动画企业用一种似乎是天然的“优越感”来看待高校动画人才培养问题所形成的一种认识,即因为“你们不懂我们”,所以培养的人不符合“我们的要求”。其次,他们看到的往往只是人才的当下“结果”,而看不到人才形成过程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也看不到人才的其他优势和长远发展潜力。第三,他们的人才规格要求,以技术技能为主,要“立马就能够用”,不需要企业再进行培训,即“熟练工”,这也只是“技术民工”。 第四,企业千差万别,良莠不齐,高低不同,这个所谓的“人才规格要求”根本就不是一个系统的行业共识,每个企业的侧重点不同,其“规格和标准”的偏差也很大。17

所以,动画教育需要反思,动画产业则更需要反思,动画教育是服务于动画产业,而不是受制于动画产业;两者只有友好结合,相互促进,才能营造良好的动画产业链和动画教育环境。


三、突破与策略------中国动画教育的体系构建

美国著名的动画评论家charles solomon认为:“动画是一个独特的综合艺术载体。独特就在于它不但具有曾经颇为优越的综合艺术电影的所有特性并可以容纳所有的最古老的传统和最现代的电脑艺术成为创作者手中的美妙工具”。现代动画艺术是文化内容、创意思维和数字技术相融合的产物,其教育体系中应该包含文化艺术知识、电影知识、美术知识、原画知识和动画制作技术与技能五大知识体系。而当今的中国动画教育偏向了美术知识、原画知识和动画制作与技能,从而导致中国动画专业培养了大量的动画中低端人才。在全球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动画教育已经比欧美、日韩等国的动画教育落后了,面对如此境况,中国动画教育只有转型,建立中国特有的动画文化意象,方能与世界动画强国相媲美。对于构建动画文化意象-----中国动画教育体系,笔者认为拟从以下几点出发:

首先,重新审视动画的内涵和外延,建立对动画作品的认知、风格定位、产业机制的准确认知,厘清动画艺术教育的本质;加强人文知识教育,动画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衍生出的产品,是民族文化的视觉显现;技术只是手段,视觉艺术背后的意象才是动画艺术的本质。吴冠英教授说道:“作为高等院校的动画教育,不是要培养动画技术民工,而是要培养动画艺术工作者们需要会思考、有文化、懂艺术、懂专业创作。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一个满足动画行业向前发展需要的专业的素质教育,而不是简单的、技能的、工人式的教育……。

所以,必须要把传统文化与图像资源重新引入动画意象与观念的建构中来。我们把动画教育的内容分为四大块,这四个方面是:1.文化素养的教育,包括历史、哲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文科基础素质培养要素。2.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这需要加强对文艺历史理论、 视觉艺术、 音乐、小说、歌剧等其他艺术形式的欣赏,动画艺术需要从其他的艺术形式里吸收营养。3.作为艺术创作者,需要剧本独立的艺术精神,文化前辈王国维先生墓碑上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所有文化艺术创作者所要具备的基本品格 ,因为只有高尚品格的作品才会打动人。4.最后是动画技术的学习,包括动画编剧、动画导演、视听语言训练、原动画技法、电脑动画技术、后期特效、剪辑等内容。18其实,这一点美国的动画教育一直做的非常好,他们的动画专业教育有一种明显的倾向就是强调人文学科的学习和动画原创作品创造力的培养。

综合来说,就是中国动画教育体系的构建要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动画文化意象要能反应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文化是人类的瑰宝,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国著名学者徐复观认为,一方面关系到人类文化的积累 ; 另一方面是在困惑的时代中,关系到中国人是否能站稳地位。他认为没有传统的启发,而只靠在时代的横断面中,做点滴知识的追求,不可能把握住人生的方向,而迷失方向的人生,不可能真正找到自己的立脚点。19迪士尼公司三维制作总监凯文?盖格说,上世纪 50、60 年代,中国动画作品《神笔马良》、《小蝌蚪找妈妈》 、《大闹天宫》等一度惊艳世界,世界想看到的是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动漫,而不是一味模仿美国和日本。20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运用到中国动画教育中,不是对历史及其意象的简单复制。中国传统文化,不是表面的龙凤呈祥,也不是绚丽夺目的中国功夫,而是给中国动画教育注入生命。

第二,划分高校中国动画教育的梯队,确立各教育层次的培养目标。明确动画学科的定位,确定大专、高职院校、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硕士、博士的人才培养计划区分度明显。中国动画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动画艺术的研究水平和创作质量。学习并借鉴欧美、日韩动漫强国的人才培养理念,因材施教。如美国高校对学生的选择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和实际能力,研究生阶段,如果学生的创作能力不强,教师一般会建议学生选择艺术史研究或电影史研究这样的纯理论性的课程,帮助学生获取学术型硕士(ma),而不会建议他继续学习动画创作类的课程。美国奥克拉荷玛大学艺术研究所教授兼所长安德鲁? 菲南(andrew phelan)指出:“在美国艺术与设计学院或学系,无论是职业学校或是大学的艺术系,基本上都明确一个与其它高等教育相同的使命,也就是要教育学生毕业后成为社会上具生产力的有用份子。目的就是要极力教导学生对其职业生涯做好准备。”21

最后,加强中国动画艺术理论的构建。动画艺术理论的研究一直是中国动画的薄弱环节,虽然“中国学派”在达到了艺术的巅峰,但是理论方面确实空白,没有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正如2007年中国动画年鉴里提到的:“我们对动画本体的研究还在逐步探讨过程中,对于本国和国外动画作品的研究还流于表面,对动画大师的研究少之又少,动画教育快速发展但是没有相应成熟的动画教育理论,对动画产业的研究只看到积极地一面,缺乏全方位的认识,这都是问题所在。”22探究动画语言、动画文化的学术性理论著作少而无深度23,并且多是套用电影、电视或文学的理论框架和模式,既没有建立自己独有的理论体系,也没有真正揭示动画艺术独特的本质特征;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研究被当前流行的“技术主义”所迷惑,过于强调技术的作用,“对技术的研究往往超过对动画本身的研究,导致对动画的艺术理论掉进技术化发展的误区。”24除了“动画在学术研究与理论建设方面相对滞后,动画批评更是异常冷清,当代中国动画批评基本上处于失语状态,当下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鲜有涉及,几乎成为学术研究的盲点。中国动画需要建构自身的批评语境与批评体系,显示出动画批评独立的价值和力量。”25


结论

庄子要求的艺术创造,必须如造物者“雕刻众形而不为巧”,即巧而忘其为巧,创造而忘其为创造,则创造便能完全合乎物的本质、本性。“官知止而神欲行”,如只有技巧的修养而无美的观照的精神为根据,则其技巧亦被局限于使用目的的范围之内,即难进入艺术的领域。26中国动画艺术教育的革新改良,一、不能只涉及到光鲜靓丽的技术表面,还有顾及实现技术的各种媒体平台的操作:导演、艺术顾问、原画、动画、品牌运营、经营、技术平台专家等等都是函待解决的培养目标。二、在产品内部,不应把技术等同于内容,应该着眼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构建、培养能够凸显本土价值的风格、意象。同时注意到动画教育的特点:与产业及其密切的关系,要把中国动画产业定位在世界文化语境下去指导中国动画教育,这样才能构建出新的,能展现中国动画文化意象的中国动画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文松,浮华忧思:透视中国动漫产业发展中的“短板”“问题”【j】,中国电视,2011(03),49

2、肖永亮.中国动画教育启示录【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3、晓欧等动画设计稿【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贾否中国动画专业教育的问题与策略j美术观察2004.06

5、肖永亮.中国动画教育启示录.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92

6、黄丽娜中国动画教育发展之路??基于动画教育研究现状的内容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第3

7、傅立新也谈动画产业与高校动画教育的关系【j】包装世界20161月刊

8、吴冠英叶风动画教育要走在行业发展的前面j】装饰2011年第1

9、李维武编.徐复观文集第一卷艺术与人生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150.

10、吴晓东.没有特色能叫动漫大国吗m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05-23007版)

11、安德鲁?菲南.当前艺术创作教育:数位媒体与科技对教学结构的冲击[j].国际艺术教育学刊,200607/01

12、《动画理论成果研究》,载《中国动画年鉴(2007)》同心出版社2008.4月版

13、《理论研究.动画艺术理论》《中国动画年鉴(2006)》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5

14、盘剑中国动漫产业目前存在的四大问题【j】文艺争鸣2010年第2

15、韩文利试论动画批评的建构【j艺术.生活2009.06

16、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7、《如烟往事??中国动画加工(1989?2009)》(何兵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18、《亚太动画》第142页(美)john.a.lent主编张慧临翻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9、《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ic art》第287页(美)john.a.lentisbn1531-6793


注释:

?本文系2016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动画电影艺术批评研究》项目号2016sjd760045中期成果之一

1.文松,浮华忧思:透视中国动漫产业发展中的“短板”“问题”【j】,中国电视,2011(03),49

2.肖永亮.中国动画教育启示录【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242

3.2013年日本动画艺术家高?熏在接受采访时明确指出“中国学派”的名称。在张慧临编著之《二十一世纪中国动画史》中亦明确了“中国学派”这一名称。

4.肖永亮.中国动画教育启示录【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49-71

5.《如烟往事??中国动画加工(1989?2009)》(何兵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中第2页提到:广州与香港合资的时代动画公司、翡翠动画公司、太平洋动画公司、驰胜动画公司、台湾独资的宏广公司都以高额薪水吸纳了上海美影厂等国营单位大量的技术骨干。

6.节选自《如烟往事??中国动画加工(1989?2009)》(何兵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中第201页。

7.引自《亚太动画》第142页(美)john.a.lent主编 张慧临翻译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晓欧等 动画设计稿【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序

9.贾否 中国动画专业教育的问题与策略 【j】 美术观察 2004.06

10.节选自《如烟往事??中国动画加工(1989?2009)》(何兵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中第224页。

11.引自《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ic art》第287页(美) john.a.lent著 isbn1531-6793

12.这两点意见实际上借鉴了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rmit)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atr、desigh and architecture)动画专业(animation)2009年专业方案中提出的人才培养计划

13.黄丽娜 中国动画教育发展之路??基于动画教育研究现状的内容分析【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第3期

14.黄丽娜 中国动画教育发展之路??基于动画教育研究现状的内容分析【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第3期

15.肖永亮.中国动画教育启示录.【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99

16.肖永亮.中国动画教育启示录.【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98-99

17.傅立新 也谈动画产业与高校动画教育的关系【j】包装世界 2016年1月刊

18.吴冠英 叶风 动画教育要走在行业发展的前面 【j】装饰 2011年第1期

19.李维武编 . 徐复观文集第一卷 : 艺术与人生 【m】. 武汉 :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150.

20.吴晓东.没有特色能叫动漫大国吗 【n】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05-23(007 版)

21.安德鲁?菲南. 当前艺术创作教育:数位媒体与科技对教学结构的冲击【j】 国际艺术教育学刊,2006(07/01) 24.

22.《动画理论成果研究》,载《中国动画年鉴(2007)》【m】 同心出版社 2008.4月版

23.《理论研究.动画艺术理论》 《中国动画年鉴(2006)》【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5 476页

24.盘剑 中国动漫产业目前存在的四大问题【j】文艺争鸣 2010年第2期

25.韩文利 试论动画批评的建构【j】 艺术.生活 2009.06

26.徐复观 . 中国艺术精神 【m】 广西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94.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
Baidu
map